当前位置:首页 > 慧万佳升学——最新通知 >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6大亮点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6大亮点

发布时间:2025-06-28 09:13      浏览数:9642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6大亮点

——访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玉柱

华东理工大学探索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今年政策可以概括为6大亮点:“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教育部拔尖基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等。

一、2025年学校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

孙玉柱: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研究型、个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教育部拔尖基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等,以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

学校实行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设置“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4个工科试验班,“机械智能化”“新材料”“新工科化学”“智创化学”“药学创新”5个实验班,旨在聚焦国家发展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

学校实行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应用化学和生物科学”“环境工程和社会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经济学”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学校新开设“化学”教育部拔尖基地班,实行滚动进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数理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基地将构建“高校+科学院”式学习研究平台,营造“学习+学术”的育人氛围,聘请国内外杰出教授担任学业导师或授课教师,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注重个性化培养,突出能力建设,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发展跨界选课和开展研究,实现学业有专。基地班在充分利用国内外育人资源,在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模式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联合中科院研究所,共同构建拔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学期间,基地将资助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的差旅费;除了原有各类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另设基地专项奖学金,包括综合优秀奖、单科优秀奖、科研创新奖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师制,遴选高水平师资作为导师,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开放国家级科研基地,设立长周期科研基金,资助海外研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培养通道。

辅修专业是我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仅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平台,也为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的本科生提供了共享资源。我校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财务管理”“法学”“视觉传达设计”5个辅修专业。

微专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我校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数学” “工业设计”“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健康管理”“Mini-MBA”10个微专业,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和自我兴趣的需求。

二、2025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

孙玉柱:学校2025年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民生紧缺领域增加招生名额,扩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总招生规模将达到4520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类别包括了普通类本科、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励志计划)、运动训练、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新疆高中班、西藏高中班、民族班、国家民委专项、华侨港澳台学生等。新开设教育部拔尖基地班;增加“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应用化学和生物科学”等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名额,着力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三、招生专业有无变化?

孙玉柱:学校近年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材料”5个招生专业。学校依据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方向,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积极开展专业的升级转型工作,打造凸显优势学科特色的新工科专业,实施多主体参与、多学科融合的协同培养新模式,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体系。新增的专业是学校面向经济社会新发展、科技产业新变革,坚持需求导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四、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孙玉柱:学校总体录取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对投档考生,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考生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分,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这也有利于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考分来选择专业。

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且体检不受限制,将统筹安排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或体检受限,作退档处理。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此类志愿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能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校参照由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结合学校专业培养的实际要求,制定学校各专业(类)的体检受限要求。有体检受限的考生有关专业(类)不予录取。学校对考生的视力(近视程度)没有特别要求,体检受限要求主要是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辨色力和嗅觉有限制,特别是“色弱”“色盲”“嗅觉迟钝”,高考体检结论有此类专业报考限制的考生,要慎重报考。另外,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口吃、听力障碍”的考生有限制。具体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

五、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孙玉柱:首先,需要准确了解各类政策,包括国家政策、考生所在省份政策、高校招生章程、选考科目要求、体检要求等;其次,需要做到知分知位,按照“地域-学校-专业”的原则,根据学业规划、职业规划,设置不同的权重、优先级;再次,在志愿填报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设置合理梯度,平衡“冲、稳、保”之间的关系;最后,需要从长远发展考虑,结合国家需求、个人志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优先考虑基础性、具有拓展性的优势学科。

六、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孙玉柱: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有特长、有特色、综合素质高,就业流向多为国内外重要行业知名企业,受到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来校招聘的单位络绎不绝。近年来,我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排名中,我校位列大陆高校第16名。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流向涉及化工医药、石油轻工、生命大健康、信息产业、金融商贸、航空航天及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2024年,学校各专业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人数之比平均为5.98∶1,录用我校毕业生的单位包括万华化学、华虹集团、华为、中石化集团、上海电气集团、比亚迪、上汽集团、华谊集团、中石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宝武集团、中芯国际、远景国际、上药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化学工程、中建集团、拼多多、大众点评、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盛美半导体、阿里巴巴、宁德时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巴斯夫、中兴通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有四大银行等知名企业。

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的比例超七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华东地区为主,辐射全国,积极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省份、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就业。2024届本科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单位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70.48%,到华东六省(苏、浙、皖、闽、赣、鲁)就业占14.30%。

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升学深造比例持续增长。2024届本科生有2092人在海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51.94%。其中,1591人在境内升学,501人出国出境深造。

七、请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

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最新招生资讯并进行咨询:

学校本科招生网站:https://zsb.ecust.edu.cn/

咨询电话:021-64252763

电子邮箱:zsb@ecust.edu.cn

365高考志愿宣传图片(新).png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电话:4006690658

邮箱:jjhjy2019@163.com

地址:中国 山东 青岛市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VIP特权
微信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