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方直播
9679 免费
%好评
共1课时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9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22年9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已超过127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2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9月,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52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大学已经组建由世界一流科学家领衔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大数据科学与应用创新团队、金融学研究团队、生物信息工程研究团队等。结合学科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强化产学研协调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参与粤港澳创新圈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国际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基地等40余个。现已建成的科研平台获批建设资金合计近26亿元。港中大(深圳)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至今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科技项目以及国家省市区人才项目以及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委托横向合作项目400余项,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生物医药与生物信息学、新能源、新材料、环境科学、经济金融与物流等重点领域获得各级各类项目总经费超10亿元。
【讲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报名费现场可退)
261 免费
%好评
共0课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经过七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七个学院和一个研究生院,开设22个本科生专业、25个研究生专业。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21年9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11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近20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21年9月,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4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其中全职10名),国家级特聘专家近6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 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 使命和愿景 — 本大学的使命为,通过在宽广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致力于对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贡献社会,造福人类。 本大学将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中英双语及全球视野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 校徽和校训 — 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 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解读详解(2022年3月)
18298 免费
%好评
共1课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简称“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港中大(深圳)2022年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启动 2月15日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悉,该校2022年将继续在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及江苏六省市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目前,报名工作已经启动,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可登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官网,进入“综合评价招生报名系统”进行注册,根据系统提示完成报名申请。报名到5月4日24时截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是对考生素质进行综合考量,高考成绩部分占60%、大学组织的入学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综合评价”有三大特色,即:一、非艺术类的所有本科专业全部面向综合评价考生开放;二、在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的省市中,除了上海市,其他五个省份均采取综合评价和普通本科提前批相结合的双轨制招生录取模式。港中大(深圳)提醒考生不要错过报名综合评价的机会,考生如未能成功入围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可继续在高考志愿的普通本科提前批次报考该校(上海除外);三、对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录取的考生没有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的要求。 凡是具有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资格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含往届生)均可报名,不过,由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课程以英文授课为主,非英语语种考生请慎重报考。 此外,学校对考生的学业水平有要求。如对于广东考生,学校要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6门科目(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学)成绩均须合格;同时,学生本人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对应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等级须达到BBB或ABC、AAC及以上,或新高考改革前的往届生学业水平考试学科等级须达到BBB或ABC、AAC及以上。 除了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拟继续面向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黑龙江、辽宁、天津、陕西、河北、甘肃及广东等22个省(区、市)在普通本科提前批次投放招生计划,完全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最终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为准),其中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满分150分)及以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经过七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七个学院和一个研究生院,开设22个本科生专业、25个研究生专业。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21年9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11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近20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21年9月,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4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其中全职10名),国家级特聘专家近6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使命和愿景—本大学的使命为,通过在宽广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致力于对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贡献社会,造福人类。本大学将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中英双语及全球视野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校徽和校训—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校徽 -- 校训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1综合评价招生官方解读
16373 免费
%好评
共1课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院校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经过七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和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七个学院和一个研究生院,开设22个本科生专业、24个研究生专业。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21年3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11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近20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2021年3月底,大学已引进世界知名教师近400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位,图灵奖得主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1位,国内外院士17位,IEEE会士19位,国家级专家人才56人,省市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260余人。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 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
技术支持©山东佳佳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鲁ICP备20014635号-2